庶正观点
随着健康理念兴起、 消费升级和人口老龄化,中国营养健康市场显露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近几年来,随着老龄化的战略部署,衰老生物学得以快速发展,2022年以来,全球在衰老研究政策支持、衰老研究模式拓宽、衰老标识拓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5月9日,由庶正康讯、国药励展共同主办的中国营养健康产品(春季)市场峰会在青岛顺利召开。会上,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的张博文老师分享了《以健康老龄化为目标,衰老生物学快速发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张博文
衰老及全球研究
Tanti-Aging
衰老是机体对环境适应能力的进行性降低的现象,“老”是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行为上的退行性改变;“衰”是结构和机能衰退、适应性减退。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发展,65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不论从数量还是从占比上均迅速提升。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8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15亿,占总人口的16%。
在联合国框架下各国积极部署健康老龄化科技政策及战略规划。如2022 年由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NAM) 牵头,英国研究与创新署(UKRI) 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个机构合作实施的“健康长寿全球挑战”计划发布《全球健康长寿路线图》,资助了美国、英国多个研究项目。UKRI 发布《2022-2027战略》重点支持健康老龄化,围绕“确保更好的健康、老龄化和福祉”,开展衰老生物学基础研究,并建立了11个衰老研究网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2022年设立了“高风险、高回报研究计划”资助衰老的细胞生物学机制及衰老相关疾病机制研究项目。欧盟发布的《健康欧盟计划2021-2027》提出人口变化,特别是社会老龄化,挑战了卫生系统的可持续性,需特别关注如痴呆症等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和障碍。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张博文
张博文在分享中提到,全球主要国家高度重视健康老龄化科技应对,主要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国内外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纷纷布局老龄健康领域;国际层面通过政策支持该领域发展,我国已设立多个重大专项;设立专门研究机构专注老龄健康领域研究,我国主要集中于临床层面;多个国家通过特色机构布局建立国家层面的老龄健康创新体系。
但同时,张博文表示,我国在老龄化领域的基础研究从2013年的8.47%增长至2022年的23.42%。在成果影响力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
图片来自演讲人PPT
健康老龄化的研究发展态势
Tanti-Aging
从整体的研究趋势上来,全球老龄化科技研究对象已从对衰老疾病的研究转变向亚健康及健康老龄化人群。张博文认为,老龄健康研究维度也从单一水平研究向多维度关联研究发展。特别是在衰老免疫及抗衰老细胞药物为近年较热点领域(Cellular senescence, Senolytics, Immunosenescence, ); AD疾病中tau蛋白及β淀粉样蛋白与衰老相关性研究为近年关注热点(amyloid beta, tau)以及老年人精神及认知障碍相关领域的衰老与孤独、焦虑及抑郁等疾病相关性均是近年研究关注的热点。
图片来自演讲人PPT
张博文表示,基于人群队列的衰老研究未来可能将逐渐获得重视,特别是基于健康人群的衰老研究有望获得显著成果。而随着衰老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不断深入,除了传统的能量限制、药物及补剂干预外,关键代谢产物或免疫细胞富集机制干预等新型衰老干预路径不断涌现,定制肠道微生物、干细胞移植等干预策略也处于蓄势待发的态势,抗衰老干预研究可能将呈全面铺开的发展态势。
END
Tanti-Aging
中国目前是全球老龄化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从战略层面来看,以衰老生物学研究为核心的健康老龄化科技创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来自庶正康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