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分类
news center

资讯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资讯分类 庶正动态

两会建言第二弹~ 这些行业建议值得关注

发布时间:2023-03-09 浏览量:77


图片


庶正观点

中国营养健康市场就像一座空中楼阁,缺乏科学技术、政策法规和营商环境的有力支撑,须行业有识之士群策群力、尽快解决!

图片
随着全国政协会议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不少代表及委员的建议纷纷涌现。上周我们收集到了全国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长卢庆国提出的建议。
今天来看看,我们又收集到哪些建议吧~
图片
孙宝国:加强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提案,建言加强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当前是科技创新赋能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为行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在构建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的当下,科普工作一要重视科普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传播科学正能量;二要加大谣言治理力度,严厉打击“伪科普”和顽固谣言,真正让科普服务于百姓美好生活,服务于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宣传的内容严谨度不够,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问题严重。传统渠道与新媒体渠道为抢占话题,获得高收视率、高关注度,平台存在内容审核把关不足的问题,时常会出现一些片面的,科学证据不足的,甚至是错误的内容。其中,较为典型的包括一些健康养生类的节目、“伪专家”上演的营销广告等。

第二,一些固有的认知误区正在形成科普工作的顽疾。这些认知误区普遍存在传播范围广、传播时间长、迷惑性强、群众接受度高、有外力持续推波助澜等特点,给科普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食品添加剂,部分民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负面印象仍难以改变。此外,一些食品企业为了商业利益,大肆宣传自己的产品“零添加”,这种行为不仅让企业作茧自缚,也反向加深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

第三,对“新事物”“新概念”的科普宣贯不及时,成为困扰消费者的新难题。例如,近年来行业中出现的“超加工”和“最少加工”等新概念,原本旨在引导消费者合理膳食,指导行业健康发展,但一些过度解读让消费者误认为“超加工”就是不健康,“最少加工”更健康,进一步增加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第四,“伪科普”大行其道,谣言治理仍待加强。“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十大垃圾食品名单”“方便面24小时不消化”“喝牛奶致癌”等谣言多年来反复出现、屡禁不止;一些机构或个人为谋取私利,打着“科普揭秘”的旗号,行“伪科普”之实。

针对上述问题,孙宝国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大对不实信息、谣言的清理整治力度。重点针对电视健康养生类节目、广告,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重点平台开展专项行动,对已经播出、发布的相关内容进行及时清理。同时,探索建立科普白名单、黑名单的认证认可机制,坚持科普工作要由专业的人讲专业的事。对于一些长期散布不实信息、谣言的机构及个人加大监管、惩罚力度;推动提升各栏目、平台的信息监管水平,完善各平台的信息审查、投诉机制,强化各平台自我监管责任。

二是尽快出台相关标准法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目前正在修订中,新版本标准已经明确规定不允许食品标签进行“零添加”声称,但该标准自2019年开始公开征求意见,至今仍未发布,严重影响了行业创新和规范。建议协调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市场监管总局加速会签进程,尽快出台新版GB 7718。

三是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牵头,协调多部门联合开展行动,从国家层面梳理、发布食品安全与健康领域的顽固谣言清单;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等发挥食品领域科学家的重要作用,对谣言内容进行科学、全面的澄清;加强开展广泛、深入、持久、多媒体的科普宣传,让科学跑赢谣言,让谣言止于智者。

图片
孙志宏:规范益生菌行业、提升乳业竞争力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孙志宏提案,建言规范益生菌行业,推进乳业全链条发展,进而提升乳业竞争力。

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益生菌行业经过二十余年健康发展,始终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益生菌的健康作用被越来越多消费者关注。在我国食品工业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以食品为载体、应用益生菌等具有健康特征的功能原料已成为食品工业创新发展的“增速引擎”。
但在益生菌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益生菌”概念使用不规范、益生菌功效作用难以界定、产品标识不规范、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审批速度与市场需求不同步等问题,致使行业发展存在隐患和风险。特别是一些商家过度宣传、神化益生菌的功能,也有不实报道严重夸大益生菌的危害,“益生菌万能论”和“益生菌无用论”的不科学认识导致消费者认知混乱,不利于益生菌行业健康发展。

为此,孙志宏提案建议:

一是提升我国益生菌产业科技水平,引导行业重视益生菌功效性与菌株量效关系确证,突破益生菌产业化中的关键技术瓶颈,实现我国益生菌行业科技自立自强,夯实益生菌产业发展的科学根基。

二是明确益生菌原料及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分类,更好地指导企业开展相关生产;推进制定“益生菌”国家标准,系统性评价益生菌菌株、指导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优化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审评审批流程,推动将益生菌原料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三是建议科技界就益生菌的功能和作用形成共识,持续开展高质量的益生菌科普教育,提升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引领益生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徐浩宇:推动健康观念转变,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徐浩宇建言,推动健康观念转变,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健康中国,观念先行,预防为要。当今社会,由于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亚健康人群、慢性病患者呈上升趋势,且患病基数较大,影响了全民整体健康水平提升,也加重了社会负担。有研究表明,决定健康状况的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仅占8%,遗传等生物因素占15%,超七成主要是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因素。
基于此,在聚焦主业,践行“求索进取,护佑众生”企业使命,实现企业健康发展服务民生健康福祉的同时,以健康中国战略为指引,徐浩宇全力倡导推动健康观念转变,不断为促进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做出努力。

为此,徐浩宁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积极推动大健康理念的宣传落地。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三方联动。政府需加强宣传引导,厘清大健康概念,倡导“整体健康观”,把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向纵深推进;社会要积极面向大众普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促进民众自我健康管理认识提升;企业应主动承担在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中的社会责任,加强对大健康产业的布局,丰富大健康产品矩阵,坚持民有所需,企有所向,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二是倡导树立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健康不仅是“治病”,更是“治未病”,要把防慢病、治未病作为健康管理重点。数据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问题日益突出。但这些因素可防可控,将预防关口前移,普及和丰富健康知识的教育与传播,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诊断、早干预,使人们少生病、不生病,提高生命质量,这对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缓解日趋加剧的老龄化带来的民生问题意义重大。

三是广泛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推动健康观念转变,中医药健康文化的传播作用不可或缺。他建议,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治疗重病大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把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合,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资源内涵,对古典医籍精华进行梳理和保护。

本文内容来自人民论坛网、中国青年报,由庶正康讯编辑整理

图片